音乐疗效[转帖]

《乐记》言:“凡音之起,由人心生也;人心之动,物使之然也。”音乐是心灵跳动的声音,是自然赋予人类的礼物。生活中,音乐是我们最忠实的陪伴,无论快乐还是忧伤,音乐总是最容易获得的心灵慰藉。

早在四千多年前,古埃及人在尼罗河边请来巫医,用婉转甜柔的歌声为难产妇女催产,他们坚信音乐是心理医生。音乐既是一种艺术,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心理治疗手段。音乐娱神悦性,宣调气血,自古以来就是“治病”的良方。
  
听音乐也有讲究,就好像不能“病急乱投医”。选对音乐,能使人得到身心的愉悦。但如果音乐听得“不应景”,很可能或多或少地造成身心机能的失调。音乐疗法是用音乐的艺术手段对人的心理、生理以及社会活动加以调试,同时也是一种保健、教育的活动。
  
音乐真的有“疗效”吗?我们真的“会”听音乐吗?
  
音乐能治病?
  
科学家研究发现,人体全身所有的细胞,甚至表皮细胞都存在“微振”,而心脏、大脑、胃肠等处细胞的微振更为突出。在大脑皮层的统一指挥下,我们周身的全部细胞会按照一定的节奏振动,仿佛是一场颇具气势的“细胞大合唱”。因此,当音乐经听觉作用于人体,并且这首乐曲的节奏和人体生理上的“微振”恰巧合拍时,两者便会产生物理学上所说的“共振”现象。当身体遇到“故障”时,体内微振会随之失调。这时,如果能够科学地选择某一音乐,有意识地借助它的力量,调整体内微振活动,就有可能使生理机能恢复到正常状态,从而起到对病症的缓解作用。
  
音乐也能治病?听起来似乎有点难以置信。“音乐对人体生理上的不适确实有疗效,但基本上起到的是辅助治疗作用,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病症。”许老师是中国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音乐与智能研究中心的专家,据他介绍,“音乐治疗”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技术,借助音乐治病也并不是空穴来风。但在实践过程中,由于个体的差异和各种病症的不同诱因,所采用的音乐疗法也是因人而异的,需要“对症下药”。“比如有一个人患失眠症,我们首先会对他进行相关测试,发现导致他失眠的原因。如果有器质性诱因,就应该去医院接受相应的治疗。而如果是精神方面的因素造成的,我们便可以通过音乐的手段加以舒缓。”许老师告诉新金融记者,在选择音乐时,要多方面考量音乐是否对症,不同音色、音区和节奏的音乐,对人体产生的效果也是不一样的。
  
研究证明,人体内有一百多种生理活动具有音乐的节奏和旋律,而音乐本身就具有能量,不同的速度、旋律、音色和音调和谐地结合在一起,共同影响着人体的生理机能,使相应的器官兴奋或抑制。音乐的良好效应不仅体现在疾病治疗方面,对人们的养生保健同样发挥着积极的作用。北宋著名文学家欧阳修一生中与抚琴结下不解之缘,他在总结自己的养生经验时曾归功于音乐,说:“吾尝有幽忧之疾,而闲居,不能治也。既而学琴于友人孙道滋,受宫声数引。久而乐之,不知疾之在其体也。”这便是我国古代用音乐进行身心保健的一个极好的例证。
  
你被音乐开发过吗?
  
音乐是悦耳的音符串联,能够犒劳我们的听觉,丰富内心世界,甚至开发人的某些潜能。以往我们习惯于通过语言纠正头脑里的不正确观念,或是刺激有关想法的产生,而音乐则不需要我们再“费尽口舌”,也能于循序渐进的过程中激发人的能力,或是引起身心变化。
  
“音乐的智能干预作用在十二岁以下的儿童身上效果比较明显,能够帮助克服一些心理上的问题,起到能力开发和意识形成的作用。”在多年的研究和教学过程中,许老师发现,就儿童的教育而言,有时家长的方式并不是科学和理性的,往往存在一定的盲目性,致使最终收效甚微。倘若能够运用有效的方式进行引导和沟通,或许能获得事倍功半的效果。“有些孩子不爱说话,不与人打交道,父母会让孩子报名参加播音主持班或是语言班等等,其实作用不是很大,因为家长没有找到孩子语言障碍的根源。我们运用音乐进行智能干预,就是在发现孩子症结的情况下,以音乐作为媒介,对孩子进行心理疏导。让他们在适合、对应的‘音乐疗法’中逐渐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,从而激发孩子的语言功能。”

来源:新金融观察报

04/09 音疗资讯 留言